雖然去年底正式成為了30世代的一員,當看到這本書陳列在誠品書店時,還是引起了注意。
在這個年輕人普遍有著鬱悶難以出頭想法的時代,這本書的標題,似乎就是能引起一些共鳴吧!
作者Meg Jay博士是位臨床心理學家,長期關注20多歲青年人的諮詢與臨床治療案例,使得這本書有著信服於人的學理與實務基礎。
文筆也十分淺顯易懂,讓我自誠品書店買下當天,便在火車上、睡覺前一鼓作氣看完。
當今的20世代,心裡不安的最大來源,就是剛畢業、剛服完兵役、剛出社會,可能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不再是學生身分,不再能夠受到一個制式可遵循的規劃。
再者,網路資源的無孔不入,讓事物流通如此發達,我們吸收更多的資訊、眼界更寬大。
但選擇多,如同書裡提到的果醬商店,反而更難下定決心,找到最適合、最熱情的目標。
這本書的主旨,就是利用大量的案例和諮詢過程,提示心中有疑惑和不確定感的人,找到穩定心神的力量和努力的方向。
如此說來,書裡部分內容,其實也通泛地適合所有年齡層,有這方面困擾的人們。
這本書讓我覺得最有收穫的地方,可以分成兩個部份:
“自己是最好的資產”
年輕時,會以為時間多就是自己的本錢,而忽略了妥善規劃這項資本的使用。
作者提出,一切成就的事物,都不是水到渠成就能得到,而是需要刻意地規劃做出那條道路,再慢慢往那個目標前進。
所以,首先必須先了解自己,分析出自己的興趣、期望目標;
再來,忘掉做決定的恐怖感,真正立下一個計畫和實行方案,客製化自己;
為了達成目標,大多時候需要走出熟識的群體和舒適圈,從細心發覺身邊的人事物開始,建立一些弱連結,為人生產生一些驚喜與改變。
在慢慢爬行的過程中,不確定感一定會不時地纏繞心頭,尤其在看到社群網站上親朋好友的狀態,更是容易讓人鬱悶並質疑自己的努力。
作者提醒人們習慣性報喜不報憂,這些動態都不代表每個人的真實生活,
人能活得開心和自在,必須先擺脫與人比較的盲點,專注在自己需要和想要的,這點對於現代人,看來格外真知灼見!
“一個決定下半輩子的抉擇”
作者在這個主題,提出了兩個不同於一般的觀念:『晚婚不等於幸福』和『同居不是測試感情的最佳方法』。
愛情和婚姻,對台灣的學子和年輕人來說,一直是個受到壓抑和缺乏教育的課題。
不同於我們的父母輩,在還懵懂未解之時,就直接走進所謂的愛情和婚姻,
如今似乎思想更開放,選擇更多元的我們,卻還是沒能在這個攸關下半生走向的議題上獲得解放,同樣要經過摸索、學習和試誤。
但和其他的學習或工作目標不同,生兒育女的最佳時機是有限制的,
如果因為學習或工作一些所謂的『正事』而蹉跎,過度思考自主後卻會反而變得容易錯過,
也成了一般人將臨30大關時,拉起警報和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
所以,作者提出幾個非常簡要的概念,包括:慎重挑選交往的對象(寧缺勿濫);
同居一般是順勢而為,但並不能帶來必定穩固的關係,反而多了委曲求全和需要改變時大量的轉換成本;
了解自己,找和自己相似的、合得來、願意理性處理合不來的對象。
當然,知道和實踐是兩個不同的層次。
就像書中章節開頭,鈴木音樂教學法原創人Shinichi Suzuki鈴木鎮一先生說的名言:知識不等於技巧;知識應用一萬次後才會變成技巧。
重複翻讀了幾次,更需要的,就是實踐。過去已成經驗和回憶,唯有把握當下的時間資產,建立精算的計畫和慢慢演進的行動,才能走向期待的未來和獲得滿足的人生。
博客來介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31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