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格寫作術》再度是晴晴的推薦。本書頁數十分精簡,只有二百頁;用語十分白話,完全沒有艱深詞彙;以二至三頁講述一個子題,邏輯上也容易理解。去年利用到台北上課前空檔的一小時,在摩斯漢堡邊吃早餐,就能順順地讀完一次。今年重新開始寫部落格時,對自己荒廢許久的寫作實在沒自信,一口氣買了近十本和寫作有關的書,原本書櫃裡和寫作有關的書也被翻出來,一起堆成一落,《九宮格寫作術》便在其中。這篇是第二次閱讀後,再作筆記篩選梳理的個人心得。
一、九宮格的功用
九宮格這個工具,在許多地方看過,從訂立目標的曼陀羅法、《超級數字力》課程每一章節的心得腦力激盪、《知識商品文案寫作課》的文案珠寶盒。九個格子框出了可控制的數量,不需要漫天發想,反而可以激發思考,產出寫作內容。
在《九宮格寫作術》中,作者山口拓朗把九宮格比喻為『接收資訊的天線』。先填入中央的主題,可能是海外旅遊,可能是巷口新開的拉麵店,可能是求職自我介紹,可能是公司內培訓規劃等,主題完全不設限,依照當下的寫作需求而定。
接著,再發想周邊八個格子的子題。如果以海外旅遊為主題,周邊的子題就可以是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習俗、民族、飲食、日常生活、政治經濟、工作型態等。當建立了子題,等於確立了天線的分支,就可以依照該分支的頻率,持續接收資訊。更甚者,可以將子題再次劃分成下一層次的九宮格,繼續延伸填入資訊,最後產生結構明確的一張資訊網,也可輕易地看出,有哪一塊網經緯線不夠嚴密,就需要投入時間一手體驗、或是二手訪問與查資料。
當覺得腦袋一片空白難以下筆時,九宮格可以幫忙釐清主題,以及基本的子題架構,再就每個子題加入對應的資訊。對記敘類的文章,有助蒐集細節,讓文章有基本的完整度。覺得是寫作初學者,或是面對一個比較不熟悉的主題時,很容易應用的思考方法。
二、下筆前,想一下寫作模版
《九宮格寫作術》提出不同目的時,也該有不同的寫作『萬用模版』。寫作架構模版可分成四類,並且有各自適用的情境:
(一) 結論優先:結論(訊息)→理由根據→具體且詳細的範例→總結:適用於新發想,有較強知識性的內容
(二) 列舉型:概況→列舉一→列舉二→列舉三→總結:適用於資訊分享
(三) 故事型:開端(負面處境)→轉機→變化成長→未來(正面光明):適用於講故事和描述生活經驗
(四) 事件×情感型:發生的事→感覺和發現→發生的事→感覺和發現:適用於表達自我立場和感受
去年自己閱讀本書時,尚未建立每週寫作的習慣,感覺這部分就只是簡化的套路。只有快速讀過,並沒有思考太多。今年除了寫作,也有意識地檢視自己過去的演講稿和文章後,才發現自己會不經意地混用寫作模版,造成表達效果降低。
自己兩年前在演講會寫過一篇講稿,分享我媽二十五年前也是演講會會員,而成為影響我加入演講會的契機的小故事。如果是『故事型』的內容,要引起觀眾的注意,應該要把自己加入演講會前面臨的負面困境放在開頭,才有較高機率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但我卻混用了『結論優先』的方法,把結論放在開頭,而且開頭還用了比較困難的類比。雖然主體本身與台下的演講會聽眾相關,但開頭模式的混用,並不能快速地連結起觀眾。結果就是,對觀眾的吸引力、表達想法的有效性,並沒有預想地那麼好。在讀了《九宮格寫作術》後,才恍然大悟,觀眾反應『根本忘了開頭講什麼』,原來是這個原因啊!經過這次經驗,了解模版其實可以幫助寫作者,快速釐清自己的目標和文章骨幹。當心中有模版時,很快地就能判斷在架構上可以調整的地方。
就這篇讀書心得文,就很明顯地是『列舉型』的版型,用於資訊分享,先講這本書的閱讀背景和觀察到的特色,再列出三個自己學習到的亮點,最後作結。如果心中有了基本的模版,對每篇文章,都可以快速地理解其架構,用超過理解字句內容的視角分析整體內容,如果想進行仿作練習也很有幫助。
對寫作者來說,在下筆前,可以先想好自己要寫什麼類型的文章,就能快速參考模版,寫出有基本樣子,不會偏離太多的內容。用熱情寫出文章後,再利用冷靜的編輯腦,一樣用基本模版檢視,看是否有不符架構需要刪修的內容。有了上面驚見自己混用模版架構的經驗,提醒自己需『以終為始』,先確認寫作的目標和類型,才能不偏離方向地完成文章。
三、發佈不同型態的文章
寫作風格的發掘,有點像談戀愛:從每次嘗試中,理解自己需要怎麼樣的關係;也有點像找職涯意義:從填志願到工作轉換和公司內輪調,在每次的變動中,理解自己的天賦能力和意向。寫作的風格,作者山口拓朗認為需要不斷地嘗試,在嘗試中如何釐清自己的屬性和表達效果,作者則建議發佈在社群網站上,就可以接受大家的意見和反饋。
作者也列出了幾個可以嘗試的大方向,並自己適度地微調。
(一) 否定×結論:以否定句開始,產生起伏落差,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 問題×結論:先提出問題,讓讀者先思考,並期待最後的結論。
(三) 範例×結論:用具體的經驗或做法,描述當下的情況,再舉出結論。
(四) 小故事×結論:用有場景和改變的故事為開頭,最後帶出結論。類似伊索寓言的架構。
(五) 比較×提出問題:提出兩個可比較的觀點,引發讀者的思考。
(六) 小故事×一句話:和上面『小故事×結論』的差異,在於最後不一定是金句,也可以是表達自己情緒和感想的一句話。
小結:我寫作,我存在
這九個月來,將閱讀的內容消化後寫成文章,比起以前單純閱讀輸入,花費的心神大幅增加:重讀、寫筆記、寫大綱、產出心得文,花費的時間以數倍計。在忙碌有其他雜務時,不免會質疑自己『為啥要搞得這麼累?』。尤其陽光下沒有新鮮事,同樣的主題,市面上可能有數百數千本書,自己反芻的心得,也不會有作者原書那麼全面,為什麼要繼續寫呢?
除了有助於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幫助外,作者在《九宮格寫作術》近結尾處,說到:『寫作是把你知道的,傳達給站在後面的人』,寫作不必然要橫空出世、驚天動地、一口氣吸引所有眼球,而比較像是接力賽,把自己了解的事情,像接力棒一樣傳達給下一個跑者。覺得是為自己寫讀書心得的投入,再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我不需要成為解讀某本書最完整最精闢的人,但只要某句某段,可以引動某一位讀者的思考,甚至從中找到一個解決自己生活問題的嘗試點子,就是件有意義的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