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_09_04 17_27 Office Lens.jpg

 

疫情衝擊已經20個月,海外旅遊全部取消,在島內深居簡出,人潮密集的地方幾乎不去,因此錯過了許多經典的展覽,北師美術館去年十月的《不朽的青春》就是其一。展覽廣集二十世紀初期台灣美術領域先驅的74件作品,其中不乏私人收藏,不易親睹的傑作。在展覽期間,圖錄就已經售罄。在粉絲們的聲聲呼喚下,北美館在嘖嘖平台募資重印。知道這個消息後,想想自己錯過了實體展覽,圖錄重印,實在不應該再放手了,帶著期待下單兩種封面的圖錄,不經意的四個月等待,圖錄就送到了。

 

週六午後,純粹想放鬆的時光,為自己準備一杯涼白開,用YouTube Music播放音樂創作人王榆鈞為展品配樂的同名專輯《不朽的青春》(專輯連結:https://reurl.cc/EnqO91),把雙腳尬在桌上,處於最舒服的閱讀姿勢,翻開紅色書封,展開穿越時空的藝術欣賞小旅行。

 

依照展覽的設計,共分為六個主題,從最早期藝術家的破曉之作、到人物肖像、風景寫生、靜物描繪、融合傳統水墨和日本膠彩畫的新世代畫風、最後以當代日本畫家於台灣的遊歷作品作結。厚厚的畫冊裡,以上六個主題都有專文介紹,並收集全部74件作品的圖錄,每一幅都有專業的賞析文,且全部中英對照。只能說,是第一次看到這麼用心的展覽畫冊啊!主辦單位以此展,期望普及台灣美術史的使命,在圖錄中100頁,放入大量的文獻,包括當時報紙報導、書信與稿件,讓讀者不僅欣賞了藝術作品,還得以窺看藝術家經歷起落各異的人生。

 

全部的作品中,人物肖像乘載了藝術家作畫當時的情境和心緒,而帶有故事性。此外,讓我感受最深刻,不時停下來搭配網路搜尋的,是城市、庭園、自然的寫生。看到這些百年前的台灣風景,好像搭上了時光機,見證了曾經的璀璨風華或安靜簡樸。

 

像陳澄波在1938年繪製的《南郭洋樓》,寫實地映照這棟彰化八卦山下的現代主義建築。這棟當年的摩登洋樓,經歷戰爭、主人更動、繁盛與被遺棄的變化八十年後的現在,人已去、物已空,只靜靜地被圍欄圈住,繼續無聲地呆坐在南郭路邊。

 

讓我想到英諾桑提繪製的《百年之家》繪本,講一棟鄉村石宅,經過一百年流轉時光,經歷了數次居民變換、乘載了迎接新生命、戰爭別離的種種情緒重量,最終在二十一世紀獲得了嶄新的整建與重新開始。

 

還想到了就在住家旁邊的中壢紅樓,1910年建成的中西合璧紅磚樓,也是幾經角色的更換,中西餐廳和畫廊的經營場域,經過疫情磨難而停止營業。

 

《南郭洋樓》就像是這些老建築的代表,在陳澄波的筆下得以保存與代表發聲。人生不見得有百年,而台灣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老樓容易被眼下的利益而拆除改建,但它們卻可以在靜而不語的狀態下,一個小角落一個小畫面,都可以引動觀者的想像與情緒。其它展覽作品,像是鄭世璠1961年繪的《西門街大圓環》、郭雪湖1939年繪的《萊園春色》,這些老街景建築都能引動我懷想過去和對時光流動的感嘆。

 

《不朽的青春》畫冊,用藝術作品串起了台灣近代美術史,對現代讀者來說,還能從作品原藏資訊,搜挖到許多在地的藝術資源,像是李梅樹紀念館、李石樵美術館,有計畫地安排造訪,會讓藝術欣賞者走出展覽和書本,更加貼近藝術家的前塵過往與對未來的期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laksa 的頭像
    lovelaksa

    LOVE LAKSA的吐司人生

    lovelak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