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放連假的好處,就是可以比較彈性地調整自己的作息。
平常是個早睡早起的老人,過年就可以任性地半夜打開電影台亂轉。
今年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海闊天空』。
海闊天空是陳可辛執導的最新作品。
只要曾經認真準備過TOEFL或GRE的七八年級生,應該幾乎都聽過新東方的給力教材。
而這部電影,就是以中國新東方教育集團發展的故事為基本背景,並加入些許改編元素。
描述幾個年輕人,經過數十年各不相同的經歷和磨難後,
最終誠實地面對自己、放下意見不同的摩擦、爭取了尊嚴、並尋回了彼此最真誠的友情。
這部電影,是以留學教育機構為架構發展,裡面許多的概念,
也環繞著教育的根本 - 人與生命的意義。
也反映了為了追逐那個人皆平等的美國夢,當代年輕人的付出。
新東方三位創辦人的成功故事,只是千千萬萬華人,
在面對當今相對強勢西方思維的例子之一。
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導演想詮釋的,
不是要我們一味地接受主流的思維,而是保留那份身為自己的尊嚴。
要保留自己的尊嚴,也不是耍嘴皮、去欺侮當下弱於我們且不會反抗的事物,
而是真的去改變自己、克服內心的恐懼,用實力換來自己的堅定和別人的尊重。
整部片中,最能明確表達這種思想的,就是出身農村,被孟曉駿戲稱為『土鱉』的成東青。
看起來或許是個害怕改變,凡事溫吞慢動的人,
但卻總敢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時刻第一個挺身。
不管是學生時代為保護孟曉駿和王陽挨打、為了心上人蘇梅的吻染了肺結核而得休學一年、
敢在校舍被群眾砸壞時,站上高台,直接面對盲目民族主義份子們大聲疾呼:
『美國人砸了大使館,你們就來砸英語學校;
要是外星人來砸地球,你們也要去砸航天部嗎?
你們跟30年前有什麼區別? 你就知道窩裡橫,中國人打中國人。
去向那個打你的人學習,直到你變得比他更強。』
雖然不如菁英分子家庭出身的孟曉駿那樣聰明自信,
也不如浪漫主義至上的王陽那樣讓人怦然,
但他敢說敢拼的勇氣,卻成就了新夢想的成功,也串聯了整部戲的核心價值。
和成東青相對的,也是充滿思想衝突的,
是他長久以來的偶像和好友,家庭環境順遂的孟曉駿。
幾代都是留美的菁英份子,讓他從小就受良好的教育和得到少人能企及的自信心。
他在初入大學,對著滿房的同學站上桌子說的:
『我們為什麼要談主義? 因為我們都希望別人告訴我們怎麼去生活。
但事實上,是沒有人可以這樣告訴我們的。
生活是自己的,自己的問題該由自己回答。所以,我認為我們這代最需要的是改變。
改變身邊的人、事,唯一不變的是此刻的勇氣,如此將改變整個世界。』
是段非常豪氣干雲的談話。
似乎也可以見到順利得到美國簽證後,他大步走在實現美國夢的道路上。
卻在那個他最嚮往的土地上,遇到了真正生活的挫折和苦難。
好強的性格未變,所以在成東青和王陽面前,他選擇忽略自己在美國的不愉快。
但是想為自己爭一口氣的結,仍是綁在心底。
在好友的婚禮上,酒後吐的真言;在美國考試機構,用訴訟處理新夢想的教材侵權問題時,
孟曉駿終於讓王陽和成東青知道,自己在美國的經歷,放下不愉快的回憶,也放過了自己。
而成東青,也在美國人面前,展現了無比的膽識和為好友發聲的勇氣。
讓彼此終能和解和迎向人生的新局。
成東青在美國開會時說出的話:
『當我們三個人不再是教書匠,而是全球最大產業股的代表,
你們將會給我們應得的尊重,再不需要通過打官司來解決。』
讓我想到在台灣受到許多資源,實際上卻是風雨飄搖、受世界脈動影響極深的高科技業。
我們何時不用再看其他人的臉色?
恐怕得像新夢想一樣,表現出差異,走出自己的路,讓別人需要你。
就像成東青面對記者時的另一段話:
『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真正可怕。
當你意識到失敗只是彎路,你就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直路上。』
改變是我們該做的事,但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需要自我沉靜地省思;
走出去是我們該做的事,但不再只是動嘴不動手,需要克服踏第一步那最大阻力的勇氣。
全劇終前,導演刻意帶回三人校園時光的年輕身影。
配著王陽的聲音『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要讓皺紋刻在你的心上。』
皺紋,可以是時間流逝,可以是失去一段美好的愛情,可以是生活的困頓和不順遂。
但我們都可以試著讓它成為滋養心靈的成分,而不是成為難以消滅的傷痕與負面態度。
勇氣、尊嚴,兩詞是海闊天空的中心思想,發人深省,也深具激活人心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