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出意義來.jpg

《活出意義來》是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創始人弗蘭克博士的著作。意義治療法又被稱為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第三學派,和佛洛伊德學派和阿德勒學派齊名。這本書除了心理治療的學術意義,以第一人稱描述二戰時納粹集中營裡猶太人俘虜境況,而具有濃厚的歷史意義,也是思考人生意義和如何應對痛苦困境時,很值得參考一讀的書籍。

 

一、人類終極的自由:選擇自己處事的態度

 

如同一般的理解,二戰時猶太裔俘虜,在進入集中營的那刻,就被剝奪了所有的身分和身外之物,沒有人在意俘虜的姓名,只剩下一個一個的編號;原本帶著的行李和貴重物品全被沒收;弗蘭克博士原本想要夾帶的書稿,也被毫無懸念地被守衛拿走。當處於大山大浪壓來的境況時,個人的反抗如螻蟻之力,無法扭轉現實。弗蘭克博士在此絕境時,體驗到『在面對生命困境時,只有在既定境遇中選擇採取什麼態度的能力,才是人類終極的自由』。弗蘭克博士當時選擇接受,並且選擇在自己能做到的每個行動中,盡力地保護自己且不違背自己待人處事原則的平衡下而存活下去。讓我想到了電影《刺激1995》的主人翁安迪,他被誣陷判處無期徒刑,進入了囚禁重刑犯的監獄,看似毫無希望的人生,他選擇伺機而動,建立了與典獄長和獄卒的供需關係,掃除了被霸凌的陰影,甚至為獄友建立了一座監獄圖書館。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當下的境遇,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面對困境的態度。

 

二、用科學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現況

 

弗蘭克博士在面對集中營極端艱難的待遇時,藉著醫學科學訓練的觀察法,用他者的角度觀察自己遭受的外在困頓與痛苦,他說『我把所有的痛苦和煎熬當成前塵往事,並加以觀察』,當超脫了個人的困阨感受,這一切的遭遇變成事實客觀的描述,當下也就不那麼痛苦了。這個做法,和之前閱讀《零秒思考力》時,作者赤羽雄二的建議很類似—當碰到生活上的衝突,讓人充滿負面情緒反應時,調解自己情緒的方法,是用客觀的方式描述實際狀況、分析自己為何會不開心、換成對方的角色思考整件事始末、再用紙筆寫下,這樣會比較平和且可回顧。用他者客觀的眼光看待事情,可以訓練自己的觀察力,對於調解不平負面的主觀情緒時,也很有用。

 

三、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意義

 

1944年底到1945年初,集中營爆發斑疹傷寒,許多俘虜沒能撐過那個即將終戰的春天。弗蘭克博士在長期營養不良且沒有醫療補給的營區,也罹患了斑疹傷寒。能撐過那個高燒心智狂亂死神召喚未歇的夜晚,弗蘭克博士自己的剖析,是盡力在晚上時保持清醒,試著構思演說的詞句,在收集來的小紙片上,速記起自己初入營時被沒收書稿中的重要詞彙。存在主義哲學中心思想,『活著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從痛苦中找到意義』。弗蘭克博士在集中營面對無止境的苦力活、惡劣的環境和傳染疾病,支撐他存活的,除了對妻子和家人的愛和思念,就是集合自己思想的書稿,因為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便能繼續忍耐痛苦。也如同尼采說的『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能忍受得住』(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人生不如意事時常有之,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理解『意義治療』,為自己打開理解人生的眼界。

 

弗蘭克博士在《活出意義來》第二部—意義治療法的基本概念中,提到『現代自動化機器不斷進步,使一般人多了閒暇的時間。但許多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要用這些新獲得的時間做些什麼。』沒想到過了半個多世紀,這種『虛無主義』襲擊我們的程度並沒有減弱。現代人對戰爭的恐懼,以及上個世紀兩次大戰的慘痛教訓,我們會遭遇到弗蘭克博士經歷的集中營劫難的機率,已經很低很低。但仍然需要找尋人生意義,並且具體行動,讓自己的存在產生價值。這是反覆讀了幾次《活出意義來》最大的收穫。

 

 

arrow
arrow

    lovelak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