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讀完"翻土吧! 上班族也能過小農生活"一書後,立刻買進了此類議題的前導作品,塩見直紀先生著的"半農半X的生活"。書的前10%主要是背景描述和對X比較概念性的定義,讓我起步的速度偏慢,有點牛步。不過前兩天貝貝傳來的FB訊息,問起對"半農半X"這議題是否有興趣,便成了我再打開它的動力,趁著搭火車北上來回的時間,一股作氣地看完了。

 

這本書在外觀、用紙、篇幅和文字上,都像是輕薄易讀的小品文。不過從中可以歸納出幾個受用的概念和觀點,不光是適合打算踏出既有生活步調、走向半農生活的人,對人生徬徨和缺乏引導的心靈來說,讀來也有啟發的作用。

 

半農半X的議題在這20多年來,從日本興起,並漸漸影響台灣,起因與亞洲地區半個多世紀以來急速發展的都市化與經濟發展脫不了關係。更早受工業革命影響的歐美國家,早在19世紀,作家梭羅就留下了湖濱散記,紀錄他鄰湖濱而居、刻意遠離當時工業化城市的儉樸生活。現階段,在走過快速成長的高峰後,處於不穩定飄動甚至向下沉淪的狀態,在在讓人感到不安、不滿以至於渴求改變。所以,作者在當前詭譎多變的氛圍下,提出了不同於目前社會化的安定公式 - 認真讀書、拿學位、找好工作、賺大錢、退休養老,而是尊重自己的天賦、以興趣維生、活在當下的"半農半X"。

 

半農半X,就直接語意來說,也就是一半務農、一半職司於自己的天賦興趣,得以幫助社會其他人的任務。農事的目的,在於生產能提供生存需要的糧食,也就是與生命維繫最直接相關的事情。因為種植穀物和蔬果,需要和土地與環境做緊密的了解與溝通,對作者來說,得以親近自然與保持對它的感受能力。唯有維持著對生命和自然的親切感,才能保有感性的胸懷和驚奇之心(Sense of Wonder),就不會對人生感到厭倦。

 

至於人人可能都不盡相同的X,則需要認真地檢視與了解自己。對我來說,雖然作者並未明言,這樣的自我探索,是需要充足的理性支持才能做到。這裡的X很重要的概念,不僅是知曉自己的長處和自我品牌特色,還有建立的前提,是要能為社會和周圍群體帶來幫助和正面的啟示或改變。所以這裡的X,絕不是追求大量的金錢,而是找到自己的天職所在,並得以發揮真心喜歡的興趣,讓大多數的時間,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過,從和身邊的人談話的歸納,這兩個想法,其實和普遍的觀點完全相反。一般人仍傾向追求大量的金錢,然後以無虞的物質生活,再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以興趣維生? 很無奈地,仍有不少人還是把工作賺取金錢和興趣分開。希望普及這樣的觀念,恐怕仍需要很多的時間。

 

從了解自己出發,以興趣維生,發揮屬於自己的天職和生命意義,是建立在兩個主題上:

 

1. 創造以自己為主角的人生:

這裡說的不是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自利,而是如何從自己出發,確保自己身心靈的滿足與充實。唯有當自己是正面、愉快的狀態,才有可能帶給身邊的人正向的能量。唯有了解什麼可以讓自己快樂,才能把這樣的態度,由話語和行為,傳達給家人、伴侶、子女、朋友、鄰居、甚至不認識的人。

很可惜地,現在太多的女性,選擇自我犧牲奉獻以成全家庭;太多的年輕人,在沒認清自己想要什麼的狀態下,以長輩和社會大眾的觀點,選擇工作和婚姻。如果能以自己為出發點思考,什麼是想做的事,什麼是該做的事,將會避免很多的遺憾和後悔。

另外,作者還提出『為了繼續開發自己的X,擁有獨處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不管男性女性都一樣』。每個人不論單身或有伴,獨處的幾個小時,能讓自己的心靈減少外在因素的影響,獲得平靜思考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2. 活在當下、此地、此身:

在這裡,作者和一般人的不同,主要是看待生命的視野。或許是年幼失去母親的關係,作者在年過30時,便開始設定自己剩下的壽命(這邊作者以母親42歲之齡過世為限),以倒數計時的方式來過人生。聽起來很悲觀,但把看待生命的眼光範圍放大後,就會想如何在有限的年月中,有什麼是必須做的?做出一些有益於社會、能讓家人子女回想的事情,也就能更有效率地利用當下的每個時刻。

一般人看待生命的範圍,可能只有一天兩天,很容易會陷入『反正還有明天後天』的錯覺中。不知不覺地,便失去了許多可以產生改變的時機和寶貴的時間資產。

 

當下的社會氛圍,造成了人與人間、群體與群體間、民眾與政府間的不信任和不安定感。與其單純地抱怨,還是畏縮地躲在既有的硬殼裡,或宏大地希望改變組成複雜多元的社會,倒不如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就像甘地說的『如果希望世界有所改變,就先把自己變成改變』。希望這本提及農作,但主題比例其實算是自我認識、心靈成長的小書,可以改變更多人的觀念和生命。

 

半農半X.jpg  

博客來介紹: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46798#G000022097

arrow
arrow

    lovelak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